由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荔湾研究院/研究生院举办的首期非遗科普活动“纸间万象”剪纸课于4月7日下午在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研究生院开课,本次课程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何丹凤主讲,广州大学部分在校学生、校友及退休教师参与了本次课程。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孙凌、学工办主任李千蔚,荔湾区青年非遗传承人协会秘书长韩婉玲到现场指导。
孙凌在课程开课仪式致辞中表示,非遗文化博大精深,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同学、社会大众也能享受到大师课,进一步享受艺术、传播艺术。随后,何丹凤老师为学员们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授课,包括非遗的定义、分类方法、图纹等。
讲解完相关知识后,何老师拿出工具开始示范。只见她手指轻捻,剪刀在她手中仿若灵动的精灵,随意开合间,纸屑如雪花簌簌飘落,看似轻松随意,却渐渐勾勒出奇妙的轮廓。不一会儿,一幅荷蟹图便在何老师手中变了出来,何老师指出,剪纸中“荷蟹”的谐音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

实操环节,何老师要求大家以蛇为主题创作一幅剪纸作品。何老师先在白板上拟好草稿供大家参考——蛇与如意的结合,即“巳巳如意”,还有蛇兔结合,即“蛇兔盘,必定富”。
在实操中,有的同学眉头紧皱,专注地盯着纸面;有的遇到困难,便举手向老师求助;有的一起交流,互相帮助,课堂里满是认真又热烈的氛围。


大师指导 共同创作
本次非遗剪纸课程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艺术体验,成功搭建起学员与传统文化沟通的桥梁,意义非凡。
首先,课程内容丰富多元。何老师讲解了剪纸艺术跨越千年时光的悠久历史,让学员们领略了剪纸从古代民间萌芽,历经岁月变迁,在不同朝代、地域绽放独特光彩,从而成为承载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艺术瑰宝的文化之旅。
其次,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何老师的现场创作让学员直观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激发了大家的创作兴趣,她的细致传授,又确保了每位学员都能熟练掌握技巧。课程成效十分显著,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剪纸技巧,还创作出众多令人赞叹的作品,有融入现代元素的时尚风剪纸,也有遵循传统、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展现出对剪纸艺术的独特理解与创新表达。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学习,学员们对非遗剪纸的热爱愈发深厚,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不少学员表示,未来会持续关注和参与剪纸艺术活动,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





课堂作品
未来,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荔湾研究院/研究生院将不断优化课程,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让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师生合影
本文转载自“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公众号。
【编辑 张瑨欣】
【初审 罗欢】
【终审 禤健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