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研究院课程剪影
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研究生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先后开设了《粤剧粤曲演唱》《岭南古琴艺术》《广东音乐及其演奏》《认知心理实验》《艺术与环境设计》《舞蹈专业课程研讨》《礼乐弦歌琴弹唱》等课程,以上课程已全部圆满结课。部分艺术类课程,先后在6月21日“广州大学 荔湾区岭南街道政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签约仪式、7月8日“舞动青春 美荔同行”文化公园中心台专场文艺晚会作了节目汇报演出,效果良好。
区别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模式,《粤剧粤曲演唱》《岭南古琴艺术》等课程聘请了相关领域非遗大师现场授课,将岭南音乐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整体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深受岭南特色历史文化浸润。
《粤剧粤曲演唱》承接了第一学期同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粤剧起源与发展史,以及相关人物历史故事的前序教学基础上区分了“生”与“旦”的演唱形式。其中“生”使用平喉的唱腔,而“旦”则采用子喉的唱腔;同学们在身段方面学习了男女角色不同的动作特点,女生以“兰花指”“圆场步”为主,而男生则以“按掌”“丁字步”居多。授课老师重点讲授了“旦”角子喉的特点及开声练习方式,并在开声时配合相应身段、动作进行练习。此外,授课老师还教授了《赠梅》与粤曲片段《牡丹亭之游园》两首曲目的唱腔与身段,还为《明月照海滨》(彩云追月)编配了适合两位女生搭配的身段动作,区分了多种使用团扇的身段技巧,同学们的台步、走位、手势和面部表情等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呈现效果美轮美奂。结合同学们多专攻美声、民族或流行唱法,以及多名同学并非以粤语作为母语,起初对于粤剧的唱腔掌握并不熟练,但在授课老师的悉心讲解以及刻苦练习下,同学们克服了粤语发音带来的影响,充分了解粤剧粤曲的同时亲身体验了戏曲文化,收获颇丰。
而在《岭南古琴艺术》课程中,授课老师在第一学期同系列古琴学习的基础上向同学们传授了许多新的指法技巧,如进复、退复、绰上、泛音、吟弦、厉、撞、拂等等,教授了新的古琴曲目,包括《仙翁操》《登鹳雀楼》《送别》等。同学们主要以巩固上学期所学知识、学习新指法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各种新曲目的演奏实践过程为主。本门课程的一大特点为授课老师会在学习新曲目前帮助同学们温习基础曲目,在归纳共同点的同时促进同学们对新曲目的掌握。同学们起初对于弹奏手势以及按弦位置较难达到标准要求,在弹奏过程中常出现按弦位置失准的问题,授课老师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同学们的指法进行了逐一纠正并提出了个性化练习方法,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课程中收获自身体悟,使自身从古琴入门学者成长为能够上台自弹自唱经典古琴曲目。
(编辑:韩翰;审核:禤健聪,罗欢;来源:“岭海文化艺术”公众号)